联系我们: 0371-85901916

乡村旅游典型案例——新郑泰山村

时间:2020-09-25 08:49
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,地处郑州市区西南,距郑州火车站仅20公里,交通便利,发展旅游业区位优势明显。村集体先后投资建设黄帝会盟祠、观音禅寺、百善园、千稼集等旅游景点,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,泰山村也从之前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十年砥砺前行,泰山村以“村在林中现、房在林中建、水在村中流、人在荫中行”的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,村集体也先后斩获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”、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、“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”、“河南最美乡村”、“河南省文明村”、“河南省生态村”、“河南省特色旅游村”等荣誉。
 
思路拓展做旅游 基础建设打前站
2007年之前,泰山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荒村。“冬春光秃秃,夏秋长荆棘,刮风满脸土,下雨满身泥,山上石头多,出门就爬坡,姑娘嫁山外,后生光棍多。”在群众中流传的这句顺口溜,道出了村民的窘境。
那个时候,全村1890余口人,而总耕地面积只有2870余亩。人均耕地少,且土地贫瘠,最为重要的是没有水源灌溉,村民吃水用水都要从十几里外肩扛牛拉,所有土地只能“靠天收”。“靠天收”的土地喂不饱肚子,村民们只好“靠山吃山”,就地采石变卖维持生计。久而久之,村里形成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石坑,不但破坏了地表生态,而且每到夏季雨水排不出去,石坑便成了臭水坑。
2007年,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主持工作,在领导班子第一次工作会议上,乔宗旺就提出了“以孝治村,文化强村,生态富村,旅游活村,科技兴村”的发展思路,本着“发展依靠群众、生活关心群众、成果归与群众、走共同富裕之路”,开辟新路子。
在乔宗旺的带领下,泰山村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启动山体复原工程,恢复山地280亩,4000亩绿化工程,栽种各种树木40余万株,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;启动“三环十二纵三放射”组组通工程,铺设水泥路和省级柏油路20多公里,改善村内交通状况;安全饮水工程,打造12眼深水井,铺设供水管网2万多米,从此让村民吃上方便水、放心水;恢复山体,平整石坑,将无法回填的三个大型石坑改造为三个万方蓄水池……
一项项惠民建设,将泰山村彻底改变了模样,正因为这些基础建设,才能让泰山村如此稳健的走上发展乡村旅游、摆脱贫困帽子的康庄大道。
 
乡村旅游思路广 精准脱贫新榜样
基础建设逐渐完善,旅游活村的发展思路究竟该如何开展?这让乔宗旺没少费心思。
他发现,泰山村自身的黄帝资源优势非常明显,五千多年前,轩辕黄帝曾在此大会诸侯,建国都、定国策,一统华夏。在此基础上,他带领村民开发建设了黄帝会盟祠,以古籍、遗址、传说为背景,造就黄帝明堂、祈福台、始祖殿等景点。
以文化为根发展旅游事业,乔宗旺理清了泰山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思路。以“东泰山观日出,西泰山来祈福”为根的观音禅寺;以地宫文化为根的大汉地宫;以孝文化为根的百善园;以东岳文化为根的东岳庙;以马武文化为根的马武庙;以党建文化为根的廉政长廊……
泰山村的旅游事业发展蒸蒸日上,大学南路南延工程更是给泰山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2016年1月,泰山村斥巨资打造的民俗文化主题景区千稼集正式开集,以“中原民俗历史文化体验地”为使命,“乡土的味道,年轮的烙印”为文化核心,分为“原味乡村”“民国风情”“激情岁月”三个主题篇章。涵盖农耕文化演绎、民俗特色小吃、民间杂艺表演、休闲游乐体验、主题情景客栈、绿色有机农场六大产品体系。开集以来,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一致肯定,已然成为新郑乃至郑州市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旅游事业的发展,让村民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。如今的泰山村民,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村集体免费建造的别墅,米、面、油、水、电、天然气等基本生活所需,也全部由村委提供。除此之外,村委还为每位村民提供养老、医疗保险,还有价值三十万的大病医疗商业险……
村里发展这么好,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陆陆续续回来了。各种旅游项目为村内提供了1700多个工作岗位,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拿到高工资。村民的幸福指数蹭蹭的往上走,人年均收入从十年前的3000元涨到了如今的26000元,十里八村的姑娘们争着往泰山村里嫁。
用泰山村党总支部书记乔宗旺的话说,现在的泰山村是河南省旅游特色村、生态村,是郑州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,也是以餐饮、旅游、娱乐、文化、会务、拓展于一体的大型原生态景区。已经实现了“村村有产业、户户有项目、人人有活干”的发展格局。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,要让泰山村实现八个字的最终目标——“家富、村美、民乐、人和”。